今年是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投入运转的第六年,先后已有5批天坛专家来到张家口,将北京天坛医院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送到张家口百姓家门口。每年,超过2万名患者在这里得到医疗服务。 北京市政府、河北省卫健委、张家口市政府签署《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以来,河北省张家口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据2019年12月最新数据,张家口因病致贫人口由2017年的18.4万减少到7.06万。
天坛医院的专家在张家口为患者做手术。
每年接诊2万多病患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初君盛目前正在挂职出任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脑科中心主任,是北京支援张家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之一。“张家口与北京相比,医疗技术相对落后,但它连接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区,人口辐射众多,周边贫困人口庞大,医疗需求比较急迫,”初君盛说,“限于经济水平,当地患者很多疑难、大病难以来到北京解决,造成了部分当地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脑科中心的成立,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周边患者的求医之渴。
初君盛介绍,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是奥运保障医院,尽管它是三甲医院,但相比北京天坛医院,在神经学科方面相对薄弱,脑科中心能够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而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将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脑科中心打造成为区域的神经外科中心。此后,河北、内蒙古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区域内的老百姓看病,就有了新的选择。”初君盛说。
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刘茅茅今年1月起挂职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执行主任,即将完成一年的支援任务。她和记者说,由于有北京天坛医院作为强大的后盾,紧密合作5年以来,脑科中心的发展是飞速的。“不论是从诊疗疾病的复杂性上,还是从接诊病患的数量上,都是提升迅速的。”刘茅茅介绍,脑科中心一年的接诊量超过2万人,大大缓解了北京的诊疗压力。
疑难病症当地能治了
“由于经济原因,当地很多患者的问题常常无法到北京来解决,而限于技术水平,一些疑难杂症当地的医院又解决不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的成立无疑成了解决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
“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年患者,五六年来饱受脑膜瘤病痛的折磨。为了治病能够说是跑遍全国,但由于身体原因和医保限制等因素影响,多年来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在当地医院手术。直到听说天坛医院在张家口设脑科中心后,老人感觉自己有救了。”初君盛回忆,老人辗转来到脑科中心,瘤子已长到了七八厘米,是非常大的肿瘤了。患者病情严重,加上年迈体弱,可以说情况非常危险。“我们的专家团队就在当地给老人进行了手术和治疗,一切都很顺利。术后,患者一周就出院了,目前恢复情况很不错。”
刘茅茅回忆起了一个在当地难以确诊,因而难以介入救治,造成病情延误的患者,来到脑科中心后得到妥善医治的例子。这个患者情况很特殊,他是精神症状起病,而被误认为是正常情绪改变,因而病情没有第一时间被发现、救治。而后他被送往精神科就诊情况没有正真获得好转,考虑病毒性脑炎而采用抗病毒治疗后情况恶化,才辗转来到了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当时,他的情况十分危重,一度心脏骤停。我们天坛专家前去会诊,通过他的精神症状,考虑他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 自身免疫性脑炎可称得上是一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在医疗水平有限的当地,是较为难以确诊的。
此后,脑科中心立刻对患者进行了相关检查化验,但化验结果却呈阴性。“情况棘手,我们当即又召集北京的专家进行会诊。最终决定,虽然化验结果呈阴性,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依然考虑自身免疫性脑炎,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事实证明,北京专家们的这次当机立断是正确的决定。“由于治疗及时,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好转。虽然过程中,情况是复杂、危重的,但结果还是不错的。目前,这位患者恢复情况很好。”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团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把专家送到张家口百姓家门口,天坛医院还要帮助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团队。刘茅茅和记者说,天坛医院以神经学科为主要特色,而张家口当地神经科医生相对年轻,经验不够丰富,“有些医生是从其他专业转到神经科来,这造成神经学科建设相对薄弱。”为此,天坛医院和当地建立了双向的培养计划,“我们的专家到当地去教、带,当地的医生到天坛医院来进修、学习”。
“对当地团队的培训能够说是从基本功教起”,初君盛举例,脑科中心成立之初,包括手术中怎么摆病人的位置,怎么上头架,怎么手术,都经过专家们手把手教学。“经过几年的培训,当地的团队已经接近成熟,基本工作、常规操作的完成都没问题。”
此外,由于地域、气候的关系,当地脑血管病高发,“急性脑血管病一旦发病,需在3小时内获得有效救治,不然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针对这一情况,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科的专家联手在当地成立“卒中溶栓小组”,对病患进行当地急救。
“很多当地此前没有开展过的工作都在进行中,目前,我们正在当地申请成立‘高级卒中中心’,着力培养当地的医生。相信假以时日,当地处理急性血栓的水平会得到整体大幅度提升。”
专家两头跑两头都要顾
“我是周一到周四在张家口‘主事’,周五在北京出门诊、做手术,‘两头跑’。”初君盛和记者说,在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他平均每周要做7台手术,“这还不包括随时安排的急诊手术。在我监督下完成的手术,一年超过500台。”一周超过20个小时都在北京往返张家口的路上,“去年,支援张家口的专家张凯一共开车跑了几千公里,我坐火车比较多,两边有事随时赶到。”
随着京张高铁的开通,从北京到张家口的时间将缩短到1小时内。初君盛笑言,这对他来说算是一个“福音”。
而刘茅茅则把工作重心都转移到了张家口,“周一、周三,我在查房;周二、周四,我出专家门诊。”刘茅茅和记者说,神经内科的诊疗工作讲究持续性,很多多年的老患者,认准了一个医生就不会中途换人。每次回到天坛医院,都会听到有以前在天坛医院就诊的老患者来到医院找不到她十分焦急,就会感到十分心疼。她时常嘱咐护士,一定将她挂职张家口的事告知患者。“真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追随’我到张家口,让人十分感动,我也感受到医生这样一个职业的职责所在。”
而两地奔波,让医生本就忙碌的工作更加繁重。初君盛家有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陪伴缺位让他感到十分内疚。刘茅茅则家有四位高龄老人时常无暇照顾。“不过,每当想到自己能为当地的病患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就感到一切都是可以克服的。”
初君盛和记者说,现在中心的诊疗服务供不应求,“床位满满,住院需要排队。”因此,中心的规模正在扩大,“在2022年冬奥会前,中心的运营就会完善、成熟起来。”目前,中心两个病房共有30多张床位。他预计,到明年初,床位数量将扩大到50张。另外,在重症监护方面,ICU病房也同时在建,“预计再过两年,将新添70张重症监护床位。”在天坛专家的“呵护”下,张家口百姓家门口的“天坛模式”脑科中心正在快速成长,日益成熟。
京张医疗合作
2019年12月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
6家张家口市属医院与北京知名医院开展合作
合作学科累计接诊门诊11.09万人次
收治住院患者2.08万人次 减少进京就诊患者12万人次
因病致贫人口由2017年的18.4万减少到7.06万
张家口市13个县区卫健局与北京市10个帮扶区对接互访
北京已有26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张家口市贫困县区的20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项目28个
(原标题:北京专家乘火车“上门”出诊
京张医疗合作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医)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孙乐琪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