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门户网新闻正文

糖尿病症状 3个原则巧控血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06 07:57:09  阅读:831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苗圃

  血清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使他们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指标之一,糖尿病人除了按照医生指导的测量次数外,若出现以下10种特殊情况,无论当天是否已经测量过血糖,都需要马上再测量一次,以防危险事件的发生。

  出现10种情况先查血糖

  1、 口渴

  口渴是高血糖的典型症状,身体缺水和血糖高都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口渴的症状。如果糖尿病患者按医嘱服药或打胰岛素后,突然口渴难耐,老是想喝水,最好还是先测个血糖,弄清楚是何原因导致口渴。

  2、 强烈的饥饿感袭来

  许多糖尿病人认为,肚子很饿的时候就有可能是低血糖了。其实不然,有些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体所利用,也会产生饥饿感。因此,感觉特别饿的时候一定要查查先血糖。

  3、莫名感觉疲劳

  据了解,血糖出现波动时,病人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困倦时,应该测一下血糖,以免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事件。

  4、开车前

  由于血糖过高、过低就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头晕、手抖等情况,所以开车的患者最好在开车前测一次血糖。血糖偏低可以先吃些汤,15分钟后再测一次,正常再开车;如果血糖偏高,最好还是不要开车。

  5、突然脾气变差

  据了解,低血糖时人们容易焦虑、易怒、心慌、出汗、饥饿等,如果糖尿病人莫名脾气变差,还出汗,最好先查一查血糖。

  6、心理压力变大

  当家庭发生变故、工作压力骤增时,糖尿病人的心理负担也会增加,血糖水平很难维持在稳定水平。所以,压力越大,越要“看住”血糖,测量要比平时更为频繁。

  7、睡得特别沉

  有些糖尿病患者睡眠比较深,血糖高或低都没有什么感觉,无法弄醒。这样的患者如果近期血糖不太稳定,家人最好设个闹钟,半夜也要测量一次,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8、工作变忙碌

  工作忙碌本身就会使血糖波动,加上忙碌容易让人忘记测量血糖,就更为危险。所以,糖尿病人即使工作再忙碌,也要设个闹钟提醒自己测量血糖。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而糖尿病肾病无疑是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我国3个糖尿病患者中有1人会并发肾病;美国哈佛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临床报告指出:出现蛋白尿的肾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0年左右。在肾病患者中,出现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有25%在6年内会发展为尿毒症;50%的人在10年内会发展为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轻重知多少?

  在病理学中,糖尿病肾病由轻到重分为5期,并且每3年进展一期。

  一期为初期阶段,肾小球滤过增加,肾脏体积增大;二期称为“寂静期”,肾小球开始出现结构性损伤,运动激发后,会出现尿蛋白,部分患者血压开始升高;三期在临床上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尿白蛋白排泄率轻度增加,微量尿白蛋白检测结果为20-200微克/秒;四期属临床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肾小球开始硬化,典型表现是大量尿蛋白、明显水肿,出现高血压;五期为终末期肾衰竭,肾功能逐渐枯竭,直至尿毒症。

  早发现、早防治是关键

  在防治中,只有前三期糖尿病肾病属于可逆转期,早发现、早防治,肾脏患者还会有康复的机会。但是,前三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症状,普通尿常规化验无法检测,只有在微量尿白蛋白的检测中才能发现。美国糖尿病协会告诫初诊糖尿病人,应注意筛查微量尿白蛋白,至少每年一次。有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视力下降、四肢发凉等微循环障碍,血压升高的糖尿病人,至少3个月进行一次微量尿白蛋白检测。如果有水肿或者普通尿常规检查到尿蛋白,糖尿病肾病就已经发展到第四期,属于控制阶段,虽不可逆转,及时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延缓尿毒症的发生。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出现肾衰竭和尿毒症,只能依靠透析、换肾来维持生命。

  9、制定运动方案初期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五架马车”之一,有利于控制血糖稳定。然而,运动会使血糖短暂升高,然后回落,甚至更低。所以,糖尿病人在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初期,要检测好血糖值,运动时也要随身携带应急的糖、手机、血糖仪。

  10、不明原因不适

  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比较差,身体的敏感度高,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但是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最好尽快测个血糖,并及时就诊。

  糖友控糖记住三原则

  1、定时定量饮食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功能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不足以把体内血糖降至正常。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类等药物可促使自身胰岛细胞加强分泌,从而降低血糖。若口服药物后两餐间隔过长,体内药物仍在起作用,就会发生低血糖,严重的会出现昏迷,危及生命。

  此外,若每顿饮食忽多忽少,会引起血糖时高时低,血糖大幅波动,加快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故糖尿病患者应定时定量饮食,坚持总量控制、少食多餐、稳定多样、因人而异的原则。

  2、定时定量锻炼

  有些糖友出现眼睛、周围神经等慢性并发症表现与其平时不注意运动有关。饮食和运动都是控制血糖的基础疗法,而且运动讲究定时定量,才有利于血糖平稳。偶尔活动虽然能获得一些健康效应,但这种“记忆”会比较紊乱,效果就不如规律运动好。应每天在同一时间段,保持相同的运动强度。

  运动应在餐后1~3小时进行,每次坚持30分钟以上,一周3~7天为宜。有急性并发症、各种急性感染、肝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新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肺心病、换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就不宜运动了。

  3、定时定量用药

  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损伤,必须依赖一种或多种适当剂量的药物辅助降低血糖。如果漏服或减少药量,体内药物达不到稳定的浓度,就起不到持久降糖的作用,从而引起血糖大幅波动,因此用药必须定时定量。另外,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时间及剂量,要谨遵医嘱。磺脲类及格列奈类促泌剂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须餐时和食物一起嚼服;双胍类药物餐前、餐后均可服用;不同的胰岛素注射时间也不同,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5~30分钟注射。

健康排行

健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