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宾客闹房时,中扮花脸,或足着手,说笑后,逗俗兴的多,以哄堂一笑为足,意义不大。无论如何喧闹,主人不得恼怒,愈闹愈发,喜可加倍。1950年后闹洞房,多是向新娘提各种难题,让其回答,文明礼貌,妙趣横生。
也有的对新娘戏弄,伴娘常代新娘受一半,为抵制戏弄,常以糖果抛撒闹房人。闹房结束后,还要让新娘擀面条,制作子孙汤,认为可白头偕老,子孙满堂。新娘接着喂牲口,象征接替家务,同心协力,共同致富。床铺由长辈给铺,多为男性长辈从之,边铺边道:“老公公铺炕,子女两行。”最后,小姑送去尿盆。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古代中国人通常是盲婚哑嫁,不仅缺少婚前交往,甚至素未谋面。双方特别是新娘,缺乏男女交往和作为主人家招呼客人的经验,新人往往陷入不知道怎么跨越僵持尴尬气氛而亲近对方的困惑。
闹洞房有着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而这些不得已、半推半就,实际上帮助了他们自己更快进入夫妻的角色。
闹洞房的初衷是表达宾客对新婚夫妇相互迁就、相互帮助的真心祝福。然而,如今的闹洞房却变了味道,很多节目令人难堪,甚至到了有伤风化的程度,有时连伴娘伴郎也不能幸免,统统被一顿恶搞。
很多人其实并不喜欢闹洞房,但闹与被闹互为因果,今天你闹我,明天我闹你,这样的整蛊风就绵绵无绝期了,而且越闹越狠,大有“报复”的味道。同样身为大理人的小雯正准备结婚,她感慨万千,“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小雯告诉记者,闹房是白族婚俗里很重要的一环,一定要热热闹闹才好,在自己印象里,小时候参加的婚礼闹房很含蓄,不会让新郎新娘太过尴尬,老人和小孩也都在新房里一起闹,近些年参加亲戚朋友的婚礼,闹房都是重口味,儿童不宜的级别。
不过,事到临头不能免俗,谁都会想“一辈子就这一次”,于是就硬着头皮强颜欢笑奉陪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