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门户网新闻正文

牙痛 关“上火”什么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08 17:04:26  阅读:993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阿朵

  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的牙齿“上火”了:牙疼、牙龈肿痛、刷牙出血等等。“上火了,吃点败火药、消炎药吧”,这是不少人的常见做法。然而口腔专家提醒说,牙齿“上火”,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乱吃药并不解决问题。

  “牙疼不就是因为上火嘛。”每每牙疼,江先生便会跑到药店买牛黄解毒片,他说,“过几天好了,不值当的上医院呀”。周围有江先生这样想法的人可不少。岂不知,所谓的牙齿“上火”是一个信号,它警告人们,您的牙周有问题了,必须马上到正规医院的牙周科治疗。

  “没有病灶是不会引起上火的。”山东省口腔医院专家表示,正常的牙龈是粉红色的,对细菌有很好的抵杭力。如果牙龈受到细菌的侵袭,就会红肿疼痛,刷牙出血,这就是牙周病。所谓的牙龈肿痛、刷牙出血等“上火”症状通常都是牙周出现问题的信号。

  专家说,很多人遇到上述问题都是自行吃点败火药,如果仍不好转,就用抗菌药物;待炎症缓解后,又不把它当一回事了。以后再出现牙痛出血,又是败火药,无效,再服抗菌素,周而复始。牙周炎往往早期症状不明显,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到后来,病情加重,累及全口多数牙,造成严重的牙周支持组织的丧失和深牙周袋的形成,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我们要认识牙痛的多种病因,采取自我口腔保健与专业性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来保护牙齿,有效抵御牙齿疼痛。

  非牙病引起的牙痛

  中老年人的牙痛往往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如冠心病,高血压流行感冒等,因此,当有这些疾病时的体弱中老年人出现牙疼时,更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找出病因,正确治疗。叩齿法非常适合老年人保健牙齿。

  叩齿法:每天清晨起床后,闭口,上下齿叩击300下,同时将唾液分3次咽下。

  牙病引起的牙痛

  多数牙痛是由牙病引起的。引起牙痛的牙病主要包括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等。龋齿的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预防龋齿是防止牙病的关键,而预防龋齿的最重要措施就是降低含糖饮食的摄入,保持口腔清洁。

  不当饮食引起的牙痛

  此外,很多人的牙痛时由于不当的饮食习惯引起的,如果饮食忽冷忽热或者吃辛辣食物,就会刺激牙神经引发牙痛,经常吃坚果或者坚硬食物容易磨损牙齿,如果牙齿本身有裂纹,甚至可能导致牙齿断裂。正餐之间吃零食也不利于口腔健康,食物残渣留在牙齿表面,容易导致龋齿。应避免过多的生、冷、硬食物对牙齿的刺激。

  出现这些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口腔专家非常郑重的告诫大家:当您发现下列任一症状时,一定要到牙周科进行检查。

  1.牙齿松动。

  2.牙龈肿胀松软疼痛。

  3.刷牙和剔牙中牙龈出血。

  4.经常有难闻的气味(口臭)。

  治疗牙痛应着重于针对原发病,由牙科医师给予内服维生素、抗生素或辨证施用中药含漱、烟熏、充填、针灸、手术等法也屡被采用。但是医药起效一般不会立竿见影,碰到牙痛得无法睡觉、吃饭之时,掌握一些简易的小窍门往往能够收到奇效。

  1、冷敷

  用湿冷毛巾或冰袋,冰块,敷牙痛部位的脸颊部。每次15分钟,1天3~4次,可起缓解疼痛作用。

  2、外用方

  花椒油滴齿:花椒10克,麻油100毫升。麻油放锅中烧热,投入花椒,炸焦。去花椒后待温,滴入龋齿中,可速止龋齿牙痛。

  蒜泥方:新鲜蒜头,捣成泥。取少许填入龋洞中,可止龋病牙痛。

  3、内服方

  牙痛速效汤:生地30克,生石膏30克,丹皮10克,青皮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先煎生石膏30分钟,加入余药,再煎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1~7剂。适于龋齿或牙龈炎齿痛、牙龈肿胀、出血等症。

  清热解毒方:黄连3克,黄芩9克、黄柏9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青黛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7剂。适于牙龈肿痛、出血、知红苔腻、口渴、口臭等症。

  通络止痛方:川芎15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防风10克,细辛9克,大力子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7剂。适于牙本质过敏牙釉质破损牙痛者。

  4、含漱方

  盐水漱口: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盐溶化。冷却后频频漱口,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又能消灭杀菌解毒。

  蜂矾含漱方:露蜂房5克,白矾3克。水煎待温,含漱。1日4次,每日1剂,用至痛除。

  5、掐合谷穴

  用指甲或指尖掐压合谷穴(拇指骨与食指骨交叉处),可使牙痛减轻或消除。左侧牙痛掐右合谷,右侧牙痛掐左合谷。

  6、姜炙法

  鲜姜1片,艾绒2~3壮。鲜姜片切成五分硬币大小,置合谷穴或牙痛穴(掌面第3、4掌骨距掌指纹1寸处),艾炷放姜片上,连炙2~3壮。左侧牙痛炙右侧穴,右侧牙痛炙左侧穴。仍不止,可同时炙颊车、下关和丝竹空,上颌牙痛还可配四白,下颌牙痛还可配承浆。

  7、内服镇静止痛剂

  牙痛剧烈时,可口服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剂,也可服阿司匹林、去痛片、三七片、云南白药等止痛药,以暂时止痛,此类药只是临时服用,不可长期服用,小儿、老人服用时减量。

  掌握饮食宜忌:饮食需清淡、宜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久病体虚者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宜多食养阴清凉之品,如丝瓜、橄榄、西瓜、豆腐、藕、荸荠、蜂蜜等。忌食辛辣刺激、坚硬之物,不可食过酸、过咸、过甜、过冷、过热之物。不宜多食热性食物,如牛肉、羊肉、咖啡等。应禁烟酒。

  坚持餐后刷牙:每餐餐后刷牙,以及时去除残留菜屑及酸碱物质,减少对牙齿的刺激,也可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牙刷最好选用软毛牙刷,软毛牙刷可使齿垢清除得更为彻底并避免损伤牙齿。

  非特异性阴道炎治疗原则在于纠正阴道酸碱度和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选用抗生素,同时,祛除病因,注意全身健康状况的改善。

  引起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常见原因是阴道损伤、遗留异物(如子宫帽、棉球等),使用了有腐蚀性的药物、身体抵抗力减弱、长期子宫出血、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或者阴道手术等,使阴道的正常状态遭到破坏。要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治疗和预防。例如,阴道损伤大多是夫妻生活引起,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文明。阴道内放置异物的(如阴道隔膜、月经棉条等)别忘了及时取出。平时要增加营养和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霉菌性阴道炎要先找出和治疗有关的诱因,例如罹患糖尿病者,应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用2%~3%苏打液冲洗阴道,拭干后涂以1%龙胆紫液,或选用:(1)双碘喹啉0.2克,每日早晚阴道塞药,共2周。以后每晚塞1次,再用2周。(2)25万单位的制霉菌素阴道栓剂,每晚1次,塞入阴道,共2周,必要时再延长2周。同时口服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一日4次。(3)口服曲古霉素10万~20万单位,一日2次,服5~7天。治疗期间要保持外阴部清洁,过夫妻生活时要采取避孕措施。

  滴虫性阴道炎可用0.5%~1%乳酸或醋酸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作阴道灌洗,或加用葡萄糖粉撒入阴道,以恢复阴道的正常生理特性,抑制滴虫繁殖、制止发病。局部可用滴维净、卡巴砷1片,每晚塞入阴道一次,共10天。为防复发,第2、3次月经干净后重复用药一周。月经过后取阴道分泌物检查,连查2次均为阴性才算治愈。也可以口服灭滴灵片200毫克,共用7天,同时每晚用灭滴灵片200毫克作阴道塞药。此外,也可口服曲古霉素,用法和疗程与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相同。治疗期间勤换内裤,保持局部清洁,采用避孕措施。对反复发作的患者,令其丈夫同时治疗,口服灭滴灵,一日3次,每次200毫克,共用7天。

  滴虫性阴道炎的复发率极高,其原因是因为滴虫极易匿藏在阴道皱襞内或临近器官中(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宫颈等处)。本次治愈后待下次月经期终了,受月经影响,阴道内酸度大减,匿藏的滴虫又再度繁殖,导致疾病复发。所以,在治愈后3个月中每次月经干净后便应进行复查。即使复查结果阴性,仍应局部治疗1~2次,以巩固疗效。男性尿道、前列腺内所匿藏的滴虫,常是妻子旧病复发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常规检查患者丈夫的小便和前列腺液,并同时进行治疗。

  淋病性阴道炎这是由于不洁夫妻生活引起的一种表现在阴道的炎症性的性病,属于“淋病”的一种。淋病有急性淋病和慢性淋病之分。

  此病应及时且彻底治疗。一般来讲,大多数抗生素对淋球菌都有较好的效果。必要时,可做“抗生素细菌敏感试验”,使选用的抗生素更有针对性。一旦转成慢性,不仅治疗起来比较麻烦,还可能影响生育。所以,不能因为症状消失而擅自停止治疗,而必须遵医嘱按时随访。一般来说,急性期的治疗,第一个月应每周复查2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连续2个月。每次复查,包括尿道与宫颈涂片及培养,并查阴道滴虫。第三个月末查梅毒血清反应。如有直肠炎,应查直肠涂片及培养。如有盆腔炎症,每次复查时应进行双合诊。均为阴性,方为治愈。至于慢性淋病性阴道炎,治疗时间就得相对延长了。治疗期间,应禁欲。

  此外,阴道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要每天换洗内裤,清洗局部。正确的“用水”方式应该是从尿道方向,自前向后清洗。大小便后用手纸,也应由前向后擦。出差或旅游时最好自带毛巾等用具。

  鼓胀,病证名。指腹部膨胀如鼓的病证。鼓通臌,后世亦名臌胀。《灵枢·水胀》:“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胀肤等也;色苍黄,腹筋(指腹壁静脉)起,此其候也。”《素问·腹中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医林绳墨》卷五:“臌胀者,如鼓之形,外坚中空,击之有声,按之有形,皮肉之急胀,……”《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形容此病“腹皮胀急而光,内空空然如鼓。”多由情志郁结、饮食失节,或嗜酒,或有虫积,久之肝脾受损,气滞血瘀、水湿不行。亦有俗名为蛊胀者,今人多以血吸虫病之腹水胀急,称之为蛊胀。根据其病因和症候的不同,有气臌、血臌、水臌、食臌、虫臌等不同。治宜健脾疏肝、理气化瘀、渗湿逐水等法。正气虚者,宜攻补兼施。

  气滞湿阻

  症状: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水。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方中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疏肝理气解郁;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水;桂枝辛温通阳,助膀胱之气化而增强利水乏力;苍术、厚朴、陈皮健脾理气除湿。若苔腻微黄,口干口苦,脉弦数,为气郁化火,可酌加丹皮、栀子;若胁下刺痛不移,面青舌紫,脉弦涩,为气滞血瘀者,可加延胡索、丹参、莪术;若见头晕失眠,舌质红,脉弦细数者,可加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等。

  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则舒,周身困重,畏寒肢肿,面浮或下肢微肿,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水滑,脉弦迟。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

  方中附子、干姜、白术温中健脾;木瓜、槟榔、茯苓行气利水;厚朴、木香、草果理气健脾燥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胃气。水肿重者,可加桂枝、猪苓、泽泻;脘胁胀痛者,可加青皮、香附、延胡索、丹参;脘腹胀满者,可加郁金、枳壳、砂仁;气虚少气者,加黄芪、党参。

  用麝香0.1g,白胡椒粉0.1G,拌匀,水调呈糊状,敷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更换1次。有温中散寒,理气消胀之功。适用于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

  中满分消丸用黄芩、黄连、知母清热除湿;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尿;厚朴、枳壳、半夏、陈皮、砂仁理气燥湿;姜黄活血化瘀;干姜与黄芩、黄连、半夏同用,辛开苦降,除中满,祛湿热;少佐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补虚护脾,使水去热清而不伤正,深得治鼓胀之旨。湿热壅盛者,去人参、干姜、甘草,加栀子、虎杖。茵陈蒿汤中,茵陈清热利湿,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大黄泄降肠中瘀热。攻下逐水用舟车丸,方中甘遂、大戟、芫花攻逐腹水;大黄、黑丑荡涤泻下,使水从二便分消;青皮、陈皮、槟榔、木香理气利湿;方中轻粉一味走而不守,逐水通便。舟车丸每用3-6g,应视病情与服药反应调整服用剂量。 

健康排行

健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