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记载秦始皇身体一向很健壮,没听说有过什么夙疾。死时也不过50岁,应该说正当壮年,怎么说死就死了呢?两千年来,很多的历史学家都怀疑这是一起难觅痕迹的谋杀案,而凶手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奸宦之一赵高。
秦始皇外出巡视的交通工具——韫凉车,长大致3米左右宽约15米,人能站立,冬暖夏凉。在内可以自由窥测外间人物。并收听各类信息;而外面的人则不能看到内情。只能聆听到发自里面的传话或命令。数十辆外观完全一致的列车行列队中,御座专车每日均有变换,谁也不知是哪辆,只有赵高一人知道,由他掌握调换。没有许可,任何人(包括丞相大臣)都不能直接谒见秦始皇。所以。要谋杀秦始皇,只有赵高能做到。
那么赵高为什么要谋杀秦始皇呢?这可能与秦始皇所患疾病有关。
秦始皇这次巡视的最后一站是环游山东半岛,自琅琊至芝罘均为海路,食物中必多水产品,因正值盛暑,若水产品冷藏不佳,如发臭的鲍鱼,容易使细菌快速繁殖或腐败。所以有人猜测秦始皇可能是沙门氏菌中毒。
但沙门氏菌中毒并不会致命,一般健康人可逐渐缓解,十来天后即可复原。而秦始皇自平原津发病,到沙丘平台逝世,距离三四百公里,车队行速每日约30公里左右,前后也是十来天。也就是说,在秦始皇应该痊愈的时候,他却死掉了。
史书上说长时间护理秦始皇者,只赵高及所派宦官一二人而已。当秦始皇突然发病,而且病得很重的时候,恐怕连他自己都以为这次在劫难逃,于是就写下了遗诏,示意让长子扶苏继承皇位。
对赵高来说,这无异是晴天霹雳。扶苏向来倚重蒙恬、蒙毅兄弟。而赵高则与蒙氏兄弟有宿怨。一旦扶苏即位,蒙氏兄弟的地位必将更加巩固。赵高如要摆脱来自蒙氏兄弟的威胁,必须设法阻止扶苏即位。而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证自己日后的荣华富贵。
于是赵高采取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不孝,让他马上自杀。然而没想到的是,赵高篡改遗诏之后,秦始皇的病情竟然渐渐稳定住了……赵高心急如焚,万一秦始皇恢复过来。询问遗诏的事,将如何对付?事已至此。赵高为保护自己不得不下毒手了。他可以在献给秦始皇的羹汤中下毒,也可以直接动手将病后体虚的皇帝扼死,反正一切都在韫凉车中发生,没有人会知道。
就这样,叱咤风云的秦始皇生了一场小病,却勾起了赵高的杀机,终于英年早逝。中国的历史也随之改变。
疑点与真相:秦始皇可能死于“谋杀”
公元前210年7月,文治武功的秦始皇忽然死于了沙丘,也就是今天河北省广宗县境内。他英年早逝世,直接影响到秦朝的兴衰,也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中国第一帝王死了,当然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有关他的死因,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积劳成疾——“过劳死”;二,被逆子谋杀。
按照前一说法,秦始皇当死于“惊恐劳累”。据说,秦始皇小时候患过软骨病和气管炎,成年以后,又不幸患上癫痫,也就是抽风。这种顽疾经常发作。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求仙药巡游来到阳武(即今河南省原阳县境)的博浪沙附近。突然一声怪响,飞来一只大铁锤,结结实实地打在他身后一辆副车上。车子被砸得粉碎。显然,这是有人蓄意行刺。秦始皇惊恐症自此而起,此后便无以宁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第五次巡游,一是为消灾避难,二是求不老之药。这次长途跋涉,终于将他累倒。返回咸阳途中,癫病发作,脑袋撞在座位侧边用来消暑的青铜冰鉴上,结果,将冰鉴打翻,冰块四溅。随即,伤口感染,出现了头痛、眩晕、发烧、呕吐等症状。秦始皇终于不治,死在了沙丘。
“被谋杀”一说,是郭沫若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秦始皇是被逆子——胡亥所害。具体其理由如下:一,秦始皇虽然头撞在青铜冰鉴上,但不属于致命伤。按照常理推测,即便秦始皇的病情恶化,也应该两三个星期才会死亡。这段时间,完全有可能返回咸阳,料理后事。二,当时,秦始皇虽然发烧,但意识还挺清醒。此时,他非常理智,忽然想起,当初不该疏远公子扶苏和功臣蒙恬,于是,给扶苏亲笔写了一份遗诏:“朕巡天下,祷词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不幸归途疾发,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当然,这份诏书不可能传达到扶苏,毕竟,扶苏即位之后,赵高、李斯都没有好下场。两人便暗中“矫诏”,一方面,拥立胡亥当皇帝,另一方面,借秦始皇之口,“赐死扶苏、蒙恬”。有趣的是,秦始皇只在沙丘过了一夜,便怪异地暴亡了。次日早晨,秦始皇死在了温凉车里,“右耳流着黑血,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经硬得和石头一样了。”郭沫若认为,“这除了胡亥一人而外,连李斯、赵高都不知道。”“假如到了现代,解剖的小刀是可以发现出秦始皇的右耳里边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的。”按照郭沫若的推论,胡亥为了争夺皇位,才自己动手,暗杀了亲爹——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