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
绞股蓝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性寒、味甘,有益气,安神,降血压之功效,民间称其为“神奇&dquo;的“不老长寿药草&dquo;,“星火计划&dquo;中将其列为“名贵中药材&dquo;之首位。有企业将其加工成绞股蓝茶,便于人们饮用。
中文学名:绞股蓝拉丁学名:Fiveleaf Gynostemma Heb别称: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葫芦目科:葫芦科属:绞股蓝属分布区域: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别名
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公罗锅底、神仙草、甘荼蔓,南方人参。药用部位
全草都可入药。性味与归经
① 寒;苦;归肺、脾、肾经。 ② 苦、微甘,凉。归肺、脾、肾经。功效与作用
三叶绞股蓝
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及微量元素类,其功效主要是促进人体脂肪类物质代谢、营养人体细胞,同时具有不错的解毒消炎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脂、脂肪肝、肥胖、便秘、失眠、乙肝、慢性呼吸道炎症(咽喉炎、肠胃炎等)的治疗与保健。 不同种类的绞股蓝所含功效成份不同,其功效作用也有区别,味苦的,性寒,清热解毒功效更强,对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慢性支气管炎等效果更好;因太苦很难直接入口,一般用作绞股蓝皂甙的提取;味甘的,养心护肝,益气和血更甚,对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失眠头痛等效果好一些,日本产的都为甘味,故名为甘茶蔓,甘味的药用价值很高,近代日本学者研究发现绞股蓝含有与人参皂甙化学结构相同的皂甙,并分离出80多种皂甙类化学物质,引起各国重视。 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dquo;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dquo;之首位。 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适应人群
高血压患者,高血糖患者,高血脂患者,睡眠不好者,肥胖者,心脑血管患者,内分泌失调者,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者,亚健康者等。 [参考] “该品最早报道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近年亦有报道给体弱小儿长时间口服绞股蓝总甙,可改善小儿体质,明显减少呼吸道的反复感染。&dquo;摘自《免疫中药学》39页。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研末,每次3~6g;或泡茶。外用:适量,捣烂涂擦。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禁忌
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龙须绞股蓝
皱缩,茎纤细灰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纵沟纹,被稀疏绒毛,复叶,小叶膜质,常5~7,少数9枚,叶柄长2~4cm,被糙毛;侧生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一枚较大,长4~12cm,宽1~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叶缘有锯齿,齿尖具芒。果实圆球形,直径约5mm,果梗长3~5mm。味苦,有草腥气。草质藤本。卷须2叉,着生叶腋;野鸟足状复叶,有5~7小叶,具柔毛。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圆锥状;花小,萼、冠均5裂;雌蕊5枚;子房2,常3室,稀为2室。瓠果球形,大如豆,熟时黑色。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七叶绞股蓝
绞股蓝的产区主要在我国南部,据国家科考安全用药调研考察,云南,湖南,广西,广东,都有野生绞股蓝的分布,越是靠近北回归,越适合绞股蓝生长,且要用价值也越高。由此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为满足药用,在平利县有大面积的种植,在绞股蓝行业里,全国独一。绞股蓝,葫芦科绞股蓝属。目前,我国已经统计到的绞股蓝品种已达16种之多。按叶瓣数量分为三叶、五叶、七叶、九叶,按口感分为微苦味和苦味两种,医书中有详细名称记载的有绞股蓝、罗公草、五叶参(苦味)、七叶胆(苦味)。 在众多绞股蓝品种中真正用于中药入药的基本上均是七叶绞股蓝和五叶绞股蓝,并都是以全草入药,绞股蓝用于中药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在已发现的48种绞股蓝中,有六个品种是对人体有毒的,如毛绞股蓝,绞股蓝茶的品质主要由产地、品种、采摘、工艺、保质五大元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