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部位植物银粉背蕨的全草。
性味味辛、甘,性平。
归经入肝、肺经。
功效活血调经,止咳,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赤白带下,肺痨咳血,大便泄泻,小便涩痛,肺痈,乳痈,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肋间神经痛,暴发火眼,疮肿。
相关配伍1、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通经草15g,益母草12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通经草、当归各9g,香附6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2、治赤白带下,银粉背藏30g,白果9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3、治肺痨咳嗽吐血,①铜丝草9g。煎汤,打鸡蛋,喝汤吃鸡蛋。(《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②通经草15g,贝母、天冬各9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水煎熏洗。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去净泥土,捆成小把,晒干。
鉴别药材性状:根茎短小,密被红棕色鳞片。叶数枚簇生;叶柄细长,长10~20㎝,栗棕色,有光泽;叶片卷缩,展开后呈近五角形,长宽均5~10㎝。掌状羽裂,细裂片宽窄不一,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被银白色或淡黄色粉粒,孢子囊群集生于叶缘,成条形。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形态特性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直立或斜升(偶有沿石缝横走)先端被披针形,棕色、有光泽的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20厘米,粗约7毫米,红棕色、有光泽,上部光滑,基部疏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片五角形,长宽几相等,约5~7厘米,先端渐尖,羽片3~5对,基部三回羽裂,中部二回羽裂,上部一回羽裂;基部一对羽片直角三角形,长3~5厘米,宽2~4厘米,水平开展或斜向上,基部上侧与叶轴合生,下侧不下延,小羽片3~4对,以圆缺刻分开,基部以狭翅相连,基部下侧一片最大,长2~2.5厘米,宽0.5~1厘米,长圆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有裂片3~4对;裂片三角形或镰刀形,基部一对较短,羽轴上侧小羽片较短,不分裂,长仅1厘米左右;第二对羽片为不整齐的一回羽裂,披针形,基部下延成楔形,往往与基部一对羽片汇合,先端长渐尖,有不整齐的裂片3~4对;裂片三角形或镰刀形,以圆缺刻分开;自第二对羽片向上渐次缩短。叶干后草质或薄革质,上面褐色、光滑,叶脉不显,下面被乳白色或淡黄色粉末,裂片边缘有明显而均匀的细齿牙。孢子囊群较多;囊群盖连续,狭,膜质,黄绿色,全缘,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周壁表面具颗粒状纹饰。生长环境生于石灰岩石缝中或墙缝中,海拔可达3900米。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风湿,通络。&dquo;2、《山东中草药手册》:“活血散瘀,解毒消肿。&dquo;3、《河南中草药手册》:“活血调经,祛湿。散寒,止痛。&dquo;